西安科技大学拟推荐“基于固体粒子稳定乳液合成功能纳米材料研究”、“基于三类危险源的煤矿安全管理与安全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”、“冶炼碳化硅的多炉芯炉及其生产碳化硅的方法”、“煤的光氧化与生物转化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”等4项科研成果项目申报201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。为切实做好申报工作,按照《关于201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现将各申报项目相关情况进行公示,公示期七天(自5月31日至6月6日)。
公示期内接受本单位及相关单位全体人员的异议和投诉,对公示项目推荐材料的真实性或主要完成单位、主要完成人员的组成及排序等相关内容与事实不符或存有异议的,可向我校科技处反应有关情况,科技处将对提出的异议人予与保密。投诉电话:029-85583053。
具体公示内容分别如下:
1、项目名称:基于固体粒子稳定乳液合成功能纳米材料研究
完成单位:西安科技大学、西北大学
完成人及排序:贺拥军、余向阳、李侃社
主要内容简介:(1) 以微米和亚微米级粒子为乳化剂,制备固体粒子稳定乳液,研究影响固体粒子稳定乳液的形成、结构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;(2) 以固体粒子稳定乳液为介质,进行化学反应合成功能纳米材料,研究固体粒子稳定乳液中化学反应的特殊规律;(3) 对功能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和性能评价。
2、项目名称:基于三类危险源的煤矿安全管理与安全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
完成单位:西安科技大学
完成人及排序:李红霞,田水承,王莉,颜会芳,袁晓芳,李琰,沈剑,李磊,于明洁,陈尚聪,柴晓丽,丁利敏,赵雪萍,杨波,孙春红,徐磊,米楚明,陈婷。
主要内容简介:1)构建了三类危险源事故机理模型;2)针对煤矿瓦斯的三类危险源,分别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煤矿瓦斯第一类危险源预警方法、基于集对分析联系度的煤矿瓦斯第二类危险源预警方法、基于和谐熵的第三类瓦斯爆炸危险源预警方法;3)构建了煤矿人因事故的致因机理分析框架,提出煤矿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,建立了煤矿事故人误行为矫正模型;4)提出了班组安全文化形成机理模型;5)构建了基于dea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。
3、项目名称:冶炼碳化硅的多炉芯炉及其生产碳化硅的方法
完成单位:西安科技大学、陕西西科博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
完成人及排序:王晓刚,刘向春,樊子民,陆树河,邓丽荣,华小虎,牛立斌,李小池,邵水源。
主要内容简介: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高品质碳化硅的新工艺技术及装备,包括反应物料的配比与级配、炉芯数目、形状与排列方式、电极排列形式、炉芯材料及配比、供电制度等技术内容。该技术采用多炉芯发热代替传统单炉芯发热,具有传热距离短、速度快、热阻小、炉内温度梯度小、热效率高等特点,以及节能、降耗、高产、高品质,生产安全等优势,与传统acheson法相比节能10%以上,单炉产量提高2~3倍,特级品和一级品率提高30%以上。
4、项目名称:煤的光氧化与生物转化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
完成单位:西安科技大学
完成人及排序:周安宁、杨志远、杨伏生、曲建林、张亚婷、汪广恒、李慧、孟庆宇、孙 鸣、王永娟、曾梅。
主要内容简介:1)首次将光催化氧化用于生物转化煤样预处理,并通过光氧化与生物转化耦合规律研究,以提高优选菌种的溶煤效率和产物选择性;2)首次将原位铵化方法引入煤的光催化氧化预处理,实现铵盐原位生成,以提高微生物对光氧化煤的溶煤活性;3)首次基于光氧化神府煤及其不同煤岩组分的结构特点,选育出能与之相匹配的微生物菌种。通过菌种与光氧化煤的匹配性研究,实现所选菌种对不同煤岩组分生物转化的广谱性,解决菌种优选难,与煤匹配性差等问题。
2011-5-31